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的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及评定规则。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水稻生产的机械化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的作业质量评价。
Title:Rice Full-process Mechanization Operation Quality Requir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529-2021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质量要求》是一项关于水稻生产过程中机械化作业的标准,旨在规范和提升水稻种植、管理到收获全过程的机械化水平。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对标准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播种与育秧阶段
1. 播种密度:标准规定了每平方米的播种量应在合理范围内,通常为每平方米300-400克,具体数值需根据品种特性调整。这一规定有助于确保秧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避免因过密导致植株瘦弱或病害发生。
2. 覆土厚度:要求覆土厚度控制在1.5至2厘米之间。适当的覆土可以保护种子免受外界环境影响,同时保证水分供应均匀,促进种子发芽。
3. 苗床准备:强调苗床土壤应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pH值维持在6.0-7.5之间。这不仅有利于种子萌发,还能减少后期田间管理难度。
二、插秧环节
1. 行距与株距:推荐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行距一般设置为30厘米左右,株距则根据品种确定,通常为12-18厘米。合理的间距能够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
2. 深度控制:插秧机作业时,秧苗入泥深度宜保持在2-3厘米内。过深会影响根系发育,而过浅则可能导致倒伏现象。
3. 栽插质量:要求漏插率不超过5%,伤秧率低于2%。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可以有效保证田间整齐度,促进均衡生长。
三、田间管理
1. 施肥策略:提倡分次施肥法,基肥占总肥量的60%-70%,追肥则根据水稻生长情况适时补充。氮磷钾比例建议为2:1:1,以满足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求。
2. 灌溉管理:强调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避免大水漫灌造成资源浪费。特别是在拔节孕穗期,要保持田间湿润状态,但不可积水。
3. 病虫害防治:鼓励使用生物农药及物理方法进行防治,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同时,定期巡查田块,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四、收获阶段
1. 收割时机:建议当稻谷含水量降至14%-16%时开始收获。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最终品质。
2. 机械选择:推荐使用联合收割机作业,其割茬高度应控制在10厘米以下,以利于后续耕作。
3. 脱粒清选:确保脱粒干净且无杂质混入,净度达到98%以上。此外,还需注意妥善存放收获后的稻谷,防止霉变。
综上所述,《DB21/T 3529-2021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质量要求》涵盖了从播种到收获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和技术措施。这些内容对于提高水稻生产的标准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