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黔北黑猪的品种特性、生产性能、外貌特征及饲养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黔北黑猪的繁育、生产及推广。
Title:Qianbei Black Pi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黔北黑猪是贵州地方特色品种,其饲养标准DB52/T 406-2021对养殖技术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从几个关键点深入解析:
一、品种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黔北黑猪种源必须纯正,核心群母猪数量不少于30头,公猪不少于5头。要求建立系谱档案,记录每头猪的出生、生长、繁殖等信息。这确保了种群遗传多样性,避免近亲繁殖。
二、饲料与营养
标准规定饲料应符合NY/T 33-2018要求。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断奶后至3月龄不低于16%,3月龄至出栏不低于14%。矿物质和维生素需按NRC标准补充。特别强调使用本地饲料资源,如玉米、红薯藤等,既经济又符合生态养殖理念。
三、环境控制
猪舍温度应保持在15-25℃之间,相对湿度60%-70%。通风换气要充分,防止氨气浓度过高。饮水供应要充足清洁,每头猪每天至少提供3-5升水。这些措施能有效预防疾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四、健康管理
要求定期免疫接种,包括猪瘟、口蹄疫等常见病疫苗。建立免疫档案,监测抗体水平。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隔离诊治。提倡采用中草药保健,减少抗生素使用频率。
五、屠宰与加工
屠宰前停食静养24小时,保证肉质鲜嫩。胴体重不低于75公斤,背膘厚度不超过3厘米。分割时严格区分不同部位,便于后续深加工。成品肉品需符合GB 2707标准。
六、追溯体系
建立全程可追溯系统,涵盖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各环节。每批产品附带质量合格证,注明生产日期、批次号等信息。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查询产品来源,增强信任度。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标准,可以有效提升黔北黑猪的品质,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