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组织机构与职责、风险防控、监督检查、应急管理、宣传培训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乡镇(街道)开展食品安全相关工作。
Title:Work Specifications for Food Safety in Townships (Stree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12/T 1086—2021《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工作规范》是江苏省泰州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乡镇和街道层面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关键条文解读
# 4.1 基础设施建设
这一部分强调了乡镇(街道)在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的物质基础建设要求。包括办公场所的设置、必要的设备配备以及信息化系统的搭建。例如,规定应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办公室,并配置电脑、打印机等基本办公设备,同时鼓励使用电子化管理平台来提高工作效率。
# 5.1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配置
本条款明确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数量及资质要求。乡镇(街道)需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且该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并通过培训考核。此外,还鼓励聘请具有食品安全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士参与日常监管活动。
# 7.2 日常监督检查
日常监督检查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此标准,乡镇(街道)应定期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巡查,检查内容涵盖环境卫生、原料采购记录、加工过程控制等多个方面。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督促整改,并做好后续跟踪验证工作。
# 9.1 应急处置机制建立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标准特别指出要建立健全应急响应体系。这包括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以及储备必要物资等方面的工作。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启动预案,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 附录A 示例表格
附录部分提供了若干实用模板供参考使用,如“食品经营许可证台账”、“餐饮服务单位检查表”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基层工作人员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也便于上级部门了解实际情况。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工作规范》不仅涵盖了从硬件设施到软件管理的方方面面,而且注重实际操作性和指导意义,为提升我国基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