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鸡场鸡白痢的防控技术要求,包括疫病监测、净化措施、饲养管理、生物安全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种鸡场鸡白痢的防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ullorum Disease in Breeding Chicken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486—2021《种鸡场鸡白痢防控技术规范》是山东省地方标准,为种鸡场预防和控制鸡白痢提供了系统的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鸡白痢病原与传播途径
标准明确指出,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其主要传播途径包括垂直传播(通过种蛋)和水平传播(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环境等)。因此,种鸡场必须从源头上控制病原体的引入。
二、种鸡群的健康监测
标准要求种鸡场定期对种鸡群进行健康监测。具体措施包括:
- 采样检测:每月至少采集一次种鸡粪便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 结果处理:一旦发现阳性个体,应立即隔离并淘汰,防止病原扩散。
三、种蛋的卫生管理
种蛋的质量直接影响后代鸡群的健康状况。标准规定了严格的种蛋卫生管理措施:
- 产蛋环境清洁:保持产蛋箱干燥、清洁,避免粪便污染。
- 种蛋消毒:种蛋收集后需进行严格消毒,常用的方法有甲醛熏蒸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四、孵化过程的防控
在孵化过程中,标准强调以下几点:
- 孵化设备消毒:每次使用前后都应对孵化器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 温度湿度控制:确保孵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符合要求,减少雏鸡的应激反应。
五、日常管理与环境卫生
良好的日常管理和环境卫生是防控鸡白痢的基础:
- 定期消毒:鸡舍内外每周至少消毒两次,使用高效低毒的消毒剂。
- 人员管理:进入鸡舍的人员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并穿戴专用工作服。
六、疫苗免疫
虽然鸡白痢没有特效疫苗,但可以通过其他疫苗的合理使用来增强鸡群的整体免疫力。标准建议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以上内容是对DB37/T 4486—2021中关键条文的深入解读,希望对种鸡场的实际操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严格执行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鸡白痢的发生率,保障种鸡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