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监测的采样方法、实验室检测技术、结果分析与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生猪养殖场对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Swine Infectious Pleuropneumonia - Part 2: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Swine Infectious Pleuropneumon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生猪疫病防控技术第2部分:传染性胸膜肺炎监测评估技术规程》(DB42/T 1786.2-2021)是湖北省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监测评估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明确了适用范围,适用于湖北省内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对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监测与评估工作。这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其次,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对“传染性胸膜肺炎”、“监测”、“评估”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例如,“传染性胸膜肺炎”是指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认识,确保各方在同一语境下交流。
第三,标准提出了监测方案的设计原则,包括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如确定采样频率、样本数量及检测方法等。
第四,关于样品采集与保存,标准强调应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生猪作为采样对象,并采用无菌操作技术收集鼻拭子或气管分泌物。样品应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并尽快送检,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第五,检测方法部分推荐使用PCR技术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指出,当PCR检测结果为阳性时,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手段综合判断疾病状态。
第六,评估指标体系涵盖了流行率、发病率、死亡率等多个维度。通过定期统计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客观反映养殖场内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趋势及防控效果。
第七,风险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也是本标准的重点内容之一。建议从环境卫生管理、生物安全防护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最后,标准还强调了培训教育的重要性,要求相关人员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提高整体防控水平。此外,对于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并调整优化策略,形成闭环管理体系。
综上所述,《生猪疫病防控技术第2部分:传染性胸膜肺炎监测评估技术规程》(DB42/T 1786.2-2021)从多个层面规范了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监测评估流程,为保障湖北省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