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常州市城市道路、桥梁等设施扫雪除冰的基本要求、作业流程、机械设备使用及维护、物料管理、安全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常州市范围内城市道路、桥梁及其他相关设施的扫雪除冰作业。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now Sweeping and Ice Removal in Changzhou DB3204/T 1021-2021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常州市扫雪除冰技术规程》(DB3204/T 1021-2021)是常州市为应对冬季冰雪天气,规范扫雪除冰作业而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从组织管理、物资准备、作业流程到质量要求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组织管理
第5.1条 明确了扫雪除冰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要求成立由政府主导的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统一协调和调度扫雪除冰工作。这一条强调了集中领导的重要性,确保在面对突发性大范围降雪时能够迅速响应,避免各自为政导致效率低下。
解读:有效的组织管理是成功开展扫雪除冰工作的前提条件。通过建立明确的指挥链条,可以快速整合各方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等,从而提高整体行动效率。此外,还应定期组织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调整。
物资准备
第6.2条 规定了扫雪机械设备的配备标准,如滚刷车、撒布机等,并且对每种设备的数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指出,在极端恶劣天气下需要提前储备足够的融雪剂和防滑材料。
解读:充足的物资储备直接关系到扫雪除冰工作的成败。一方面要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用;另一方面也要合理规划库存量,既要满足当前需求,又要防止浪费。此外,对于特殊地段或重点区域(如桥梁、隧道),还需考虑采用针对性更强的专业设备。
作业流程
第7.1条 描述了扫雪除冰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先主干道后支路、先人行道后机动车道的原则;并特别提到夜间降雪应在次日清晨立即开始清理,以减少积雪融化后结冰的可能性。
解读:科学合理的作业顺序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轻交通压力和社会影响。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时段之前完成主要道路的清理工作尤为重要。另外,考虑到夜间气温较低,及时清除积雪可以有效避免因低温冻结而导致的路面打滑现象发生。
质量要求
第8.3条 提出了关于清扫效果的具体指标,例如路面残留积雪厚度不得超过5厘米,人行道上不得出现连续长度超过2米的冰块等情况。
解读:这些量化标准为评估扫雪除冰工作的成效提供了依据。只有达到或超过这些要求,才能真正保障市民出行安全与便利。值得注意的是,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状况灵活调整策略,比如针对某些特殊路段可能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
综上所述,《常州市扫雪除冰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维护全过程的关键环节,而且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南和评判准则。它不仅是政府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参考文件,也为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扫雪除冰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各相关单位和个人都能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畅通的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