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浙江乡村大脑应用场景接入的技术要求、接口规范、数据交换格式及安全性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涉及乡村大脑平台对接的应用场景开发、集成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ccess of Application Scenarios to Zhejiang Rural Brain
中国标准分类号:L7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ZNZ 263-2024浙江乡村大脑应用场景接入技术规范》中关于数据接口设计的变化解析
在新旧版本的技术规范中,数据接口的设计是变化最为显著的部分之一。与旧版相比,新版规范对数据接口的安全性、兼容性和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安全性方面,新版规范增加了数据加密传输的要求。具体表现为,所有通过接口传输的数据都必须采用AES-256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处理。这意味着各应用场景在开发数据接口时,需要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例如,当某个乡村治理平台需要将村民信息传递给乡村大脑时,必须先使用AES-256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然后再通过接口发送出去。接收方则需要具备相应的解密能力,才能正确解析接收到的信息。
其次,在兼容性方面,新版规范明确了接口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标准。这包括JSON、XML和Protobuf三种主流的数据交换格式。这意味着各应用场景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格式来构建接口。比如,一个以移动设备为主的智慧农业应用可以选择JSON格式,因为它具有轻量化的特点;而一个需要处理复杂结构化数据的农村电商系统可能更适合使用Protobuf格式,因为它能提供更高效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性能。
最后,在标准化方面,新版规范细化了接口调用频率限制的规定。具体而言,每个接口每天的最大调用量不得超过10,000次,并且单次请求的响应时间不得超过2秒。这一规定旨在防止因接口滥用导致的服务瘫痪现象。举例来说,如果某款乡村旅游APP频繁调用天气查询接口获取实时天气情况,那么它必须合理安排调用计划,避免短时间内发出过多请求,以免超出规定的上限。
综上所述,《TZNZ 263-2024浙江乡村大脑应用场景接入技术规范》中关于数据接口设计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安全性、兼容性和标准化三个方面。这些变化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为各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加灵活的选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