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四季樱草工厂化种苗生产的术语和定义、设施与设备要求、基质配制、播种技术、幼苗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四季樱草种苗的工厂化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tory-based Seedling Production of Primula obconic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01/T 238—2021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四季樱草》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四季樱草的工厂化育苗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在“环境条件”部分,标准明确要求育苗温室的温度应控制在15℃至25℃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60%到80%范围内。这一规定是基于四季樱草对生长环境的高度敏感性。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种子发芽率和幼苗健康,而适宜的湿度则有助于防止病害的发生并促进植株正常发育。
关于播种环节,“基质选择”强调使用疏松、透气且富含有机质的专用基质。这有助于确保水分供应均匀,同时避免根系受损。此外,“播种深度”被设定为2毫米左右,因为过深会导致出苗困难,而过浅可能使种子暴露于空气中失去水分。
在“管理措施”章节里,特别提到光照强度需保持在20000勒克斯以上,并且每天至少提供12小时的光照时间。充足的光照能够刺激光合作用,提高幼苗质量。同时,灌溉频率建议根据基质干湿状况灵活调整,一般情况下每两天浇一次水即可,但雨季时应减少浇水次数以防水涝。
另外,“病虫害防治”部分指出要定期检查植株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可以采用生物农药代替化学药剂来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并且提倡轮作制度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几率。
这些条文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帮助从业者掌握科学合理的四季樱草工厂化育苗方法。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范,不仅能够提升种苗的质量与成活率,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