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早熟抗稻瘟病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龙粳1740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包括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及相似生态区域的龙粳1740水稻种植。
Title:Production Technical Operation Regulations for Early-maturing and Blast-resistant High-quality Taste Rice New Variety Longjing 1740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8T105-2021 早熟抗稻瘟病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龙粳1740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是黑龙江省关于优质水稻栽培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对其中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在播种环节,标准要求种子处理需使用种衣剂包衣,确保每千克种子包衣量为3克至5克,这有助于提升秧苗的抗病能力。播种时间应安排在4月上中旬,当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开始。播量方面,每平方米播芽种200克到250克为宜,这样既能保证足够的苗数又不会造成秧苗过密。
关于育秧管理,标准强调棚内温度控制至关重要。出苗前应保持高温促齐苗,棚温维持在25℃至30℃之间;出苗后则要降温防徒长,棚温降至20℃至25℃。水分管理上要做到“三看”:即看天、看苗、看床土湿度,确保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
移栽定植时,行距设定为30厘米,株距为13.3厘米,每穴栽插2至3株秧苗。这一布局既有利于通风透光又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还应注意施足基肥,通常每公顷施用纯氮120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氧化钾75公斤,并配合有机肥一起施用。
田间管理部分,标准特别提到要加强水分调控。返青期要浅水灌溉,促进根系恢复生长;分蘖期适当加深水层,但不宜超过5厘米;拔节孕穗期实行浅湿交替灌溉,以利壮秆大穗形成;抽穗开花期保持湿润状态,提高结实率;灌浆成熟期则采取干湿交替方式直至收获前7天停止供水。
病虫害防治方面,标准提倡采用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例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等农业手段减少病源基数;同时根据预测预报结果及时喷洒高效低毒农药,重点防控稻瘟病、纹枯病以及螟虫等主要病虫害。
通过以上细致的技术规范,能够有效保障龙粳1740这一优质水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实现稳产高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