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田大鳞鲃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稻田大鳞鲃的养殖生产。
Title:Rice Field Large-Scaled Barb Cultur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田大鳞鲃养殖技术规范(DB22/T 3299-2021)是吉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稻田中大鳞鲃的养殖过程。以下是对该标准的重要条文进行的详细解读:
1. 养殖环境要求: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稻田水深保持在20-40厘米之间,确保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NY5051的规定。
2. 苗种质量:苗种来源需合法合规,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每尾苗种长度应在5厘米以上,成活率不低于90%。
3. 放养密度:根据稻田面积合理确定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放养量为800-1000尾。同时要考虑到稻田生态系统承载力,避免过度放养导致资源竞争和生态环境破坏。
4. 饲料投喂:饲料应符合NY5072的要求,保证营养全面均衡。每日分早晚两次投喂,投喂量占鱼体重的3%-5%,并根据天气情况灵活调整。
5. 日常管理:定期巡查稻田,观察鱼类活动状况及水质变化。及时清除杂草杂物,防止病害发生。做好防逃设施维护工作,确保养殖安全。
6. 疾病防控:建立完善的疾病预防体系,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未经批准使用的药物,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
7. 收获与运输:收获时注意保护鱼体完整,避免机械损伤。运输过程中保持适宜温度湿度条件,缩短运输时间,减少损耗率。
通过遵循上述标准条文,可以有效提高稻田大鳞鲃养殖的成功率,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