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中小学校普通教室、实验室、功能室等学习场所的照明设计、改造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lassroom Light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335-2021《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环境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照度和均匀度的要求。标准规定普通教室课桌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300lx,且照度均匀度(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应不低于0.7。这确保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足够的光线,同时避免因光线分布不均导致的眼睛疲劳。
其次,关于光源色温和显色指数的规定。推荐使用色温在3300K至5300K之间的光源,这样的色温范围有助于营造舒适的视觉环境。同时,光源的显色指数Ra应当大于80,这意味着灯光能够更真实地还原物体的颜色,有利于学生的视觉健康。
再者,关于眩光控制。标准指出,教室内的灯具应采用格栅或扩散板等措施来减少直射光对眼睛造成的不适。具体而言,统一眩光值UGR应小于19,以保证良好的视觉舒适度。
此外,对于照明控制系统的设置也有明确要求。建议安装可调节亮度的照明设备,并配备智能控制系统,以便根据自然光照强度自动调整人工光源的输出,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最后,还强调了维护管理的重要性。定期清洁灯具表面、检测照度水平以及更换老化灯管都是保障良好照明效果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延长灯具使用寿命并保持稳定的照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