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宜机化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播前准备、秧田管理、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种子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宜机化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echanized Seed Production of Two-line Hybrid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156-2021《宜机化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规程》是重庆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两系杂交水稻的机械化制种过程。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种子质量要求
- 标准规定了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等指标的具体数值。例如,种子纯度应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含量不超过13%。这些指标直接影响到种子的质量和种植效果,确保农民能够获得高产优质的稻谷。
2. 播种与育秧
- 在播种环节,标准建议采用工厂化育秧技术,以提高秧苗整齐度和抗逆性。具体操作中,需要控制好播种密度,通常每平方米播种量为300克左右,并且要保证足够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来促进秧苗生长。
3. 田间管理
- 对于田间的水肥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插秧后要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同时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合理施肥。特别是在抽穗期至成熟期期间,要特别注意磷钾肥的补充,以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和籽粒饱满度。
4. 收获与干燥
- 收获时应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机械收割,尽量减少损失率。收获后的稻谷需尽快进行干燥处理,防止霉变。推荐使用低温循环式烘干机,设定合适的温度(一般不超过40℃)来进行干燥作业。
5. 病虫害防治
- 针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问题,标准给出了预防措施及应急方案。比如,在水稻抽穗前喷洒杀菌剂预防稻瘟病;发现稻飞虱等害虫时应及时施药控制其数量。此外还强调了安全间隔期的概念,在最后一次用药后至少等待7天才能采收。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概述,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各项参数。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