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寒地稻田养殖小龙虾的环境条件、场地选择与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在寒地地区利用稻田进行小龙虾生态养殖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Freshwater Shrimp in Cold Region Paddy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5/T 009-2021《寒地稻田养殖小龙虾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黑龙江省寒地地区稻田综合种养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从品种选择、稻田改造、苗种放养到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为稻田小龙虾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品种选择
标准指出,用于稻田养殖的小龙虾应选用适应性强、生长快、抗病力好的品种。具体要求包括:
- 种质纯正:确保小龙虾种苗来源于正规繁育场,避免近亲繁殖导致种质退化。
- 健康无病:放养前需对虾苗进行检疫,确保无病原携带。
- 规格一致:建议每公斤虾苗数量控制在80-120尾之间,以保证生长同步性。
稻田改造
稻田改造是实现稻虾共生的关键环节。标准强调以下几点:
- 田埂加固:田埂高度应不低于60厘米,宽度不少于40厘米,防止小龙虾逃逸。
- 进排水系统建设:设置独立的进排水口,并配备过滤设施,便于水质调控。
- 防逃设施安装:在田埂内侧铺设塑料薄膜或尼龙网,高度不低于30厘米,确保防逃效果。
苗种放养
合理的苗种放养密度直接影响养殖效益。标准推荐如下:
- 放养时间:春季水温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放养,通常为4月中旬至5月初。
- 放养密度:每亩放养规格为20-30克/尾的虾苗800-1000尾为宜。
- 混养模式:可适当搭配鲫鱼等滤食性鱼类,利用其摄食浮游生物的功能净化水质。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是保障稻虾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标准提出了以下关键点:
- 水质调控:保持稻田水位在10-20厘米之间,定期检测溶解氧、pH值等指标,必要时采取增氧或换水措施。
- 饲料投喂:遵循“四定”原则(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初期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后期增加动物性饲料比例。
- 疾病防控:定期巡塘观察,一旦发现病害及时隔离治疗,同时加强池塘消毒工作。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寒地稻田小龙虾养殖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