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牙科印模和模型消毒的基本要求、消毒方法、操作流程及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牙科技工室及相关单位对牙科印模和模型的消毒管理。
Title:Dental Impression and Model Disinfection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325-2021《牙科印模和模型消毒管理规范》是上海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牙科诊疗过程中印模和模型的消毒管理工作,确保医疗安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消毒前准备
标准要求在进行消毒前,操作人员需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对工作环境进行清洁。这包括使用75%酒精擦拭工作台面以及所有可能接触到污染物的设备表面。此外,还应检查消毒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如紫外线灯管的使用寿命不应超过规定时间。
消毒方法选择
对于不同的材料类型,标准给出了推荐的消毒方式:
- 耐高温高湿材料: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温度为134℃±2℃,持续时间为3分钟。
- 不耐高温高湿但能承受化学消毒剂浸泡的材料:推荐使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000mg/L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30分钟。
- 无法耐受上述两种处理方式的材料:可以选择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法或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法。
操作流程
标准强调了操作流程的重要性,要求每次使用前后都应对工具进行全面清洗与消毒。具体步骤如下:
1. 使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印模或模型表面;
2. 应用专用清洗剂刷洗细节部位;
3. 冲洗干净后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4. 消毒完成后再次用清水冲洗干净并自然晾干。
监测与记录
为了保证消毒效果,标准还规定了定期监测制度。例如,每季度至少一次对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检测;每月检查一次化学指示卡的颜色变化情况来验证灭菌过程的有效性。所有相关记录必须保存至少两年以上以便追溯查询。
培训与考核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关于正确执行本标准的专业培训课程,并通过考核才能上岗作业。培训内容涵盖理论知识讲解及实际操作演示两部分,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交叉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健康权益,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