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作物残体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农作物残体的无害化处理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armless Treatment of Crop Residu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9T 255-2021《农作物残体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河北省沧州市地区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农作物残体的无害化处理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农作物残体”的概念,即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但不限于秸秆、根茬等。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依据。
处理原则
标准强调了处理过程应遵循资源化利用优先的原则,并且要确保环境安全和社会效益。这意味着在处理农作物残体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环境保护,避免对土壤、水体及大气造成污染。
技术要求
# 收集与运输
规定了收集农作物残体时应注意保持其完整性,避免二次污染;同时对于运输环节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如使用封闭式车辆以防止沿途遗撒。
# 堆肥处理
堆肥是本标准推荐的主要处理方式之一。要求堆肥材料需经过充分混合并控制好水分含量(一般为50%-60%),温度维持在50℃以上至少持续7天,这样才能有效杀灭病原菌和杂草种子。
# 燃料化利用
当条件允许时,可以将部分农作物残体转化为生物质燃料。此过程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环保法规,确保排放达标。
# 其他方法
除了上述两种主要方式外,还介绍了机械粉碎还田等多种处理手段,每种方法都有相应的适用范围和技术要点。
检验规则
明确了检验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分析等,并给出了抽样方法及判定规则,以便于实际操作中能够准确评估处理效果。
标志、包装、储存与运输
这部分内容涉及如何正确标识产品信息、采用合适的包装材料以及妥善保存和运送已处理好的农作物残体等内容,这对于保障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农作物残体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收集到最终处置全过程的技术指导,而且特别关注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这对于我们合理有效地管理农业废弃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