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藜麦秸秆酶贮裹包饲料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生产工艺流程、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及贮存运输等。本文件适用于以藜麦秸秆为原料,采用酶贮技术生产的裹包饲料的加工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Enzyme-fermented Wrapped Feed from Quinoa Straw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解读TNAIA 0301-2024《藜麦秸秆酶贮裹包饲料生产技术规程》时,我们可以聚焦于“酶制剂添加量”这一关键参数的新老版本差异。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对酶制剂的具体使用范围和剂量要求更加细化,这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
例如,在旧版中,酶制剂的添加比例仅笼统规定为0.2%-0.5%,而在新版中,则根据不同类型的藜麦秸秆原料特性,将此比例具体划分为0.2%-0.3%、0.3%-0.4%以及0.4%-0.5%三个区间。这种调整旨在更精准地匹配不同原料特性和生产工艺需求,从而提升发酵效果与饲料品质。
实际应用时,首先需根据藜麦秸秆的粗纤维含量及水分比例来初步判断适用区间。通常情况下,高纤维低水分的原料适合采用较高浓度的酶制剂(如0.4%-0.5%),以促进纤维素分解;而对于低纤维高水分的原料,则可选择较低浓度(如0.2%-0.3%)。确定大致范围后,还需结合实验室小试结果微调实际添加量,确保达到最佳发酵效果。
此外,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监测发酵过程中的pH值变化及产气情况,及时调整后续处理步骤,以保证最终产品符合质量标准。通过这样的精细化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生产成本,还能显著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