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刺夜蛾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监测与预警、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综合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范围内白刺夜蛾的综合防治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uproctis simil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4347-2021《白刺夜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甘肃省发布的关于白刺夜蛾防治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白刺夜蛾”的定义,即危害特定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这一定义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统一的认识基础。
防治原则
标准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应优先采取措施防止白刺夜蛾的发生,而不是等到问题出现后再处理。这包括定期监测、合理布局种植结构等预防性措施。
监测与预警
根据标准要求,应当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并报告白刺夜蛾的活动情况。具体做法包括设置诱捕器、观察植株生长状况等。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控制白刺夜蛾的重要手段之一。标准规定了农药的选择依据、使用浓度以及施药时间等细节。例如,推荐使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并且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配比进行操作,避免过量用药造成环境污染或抗药性的产生。
生物防治
除了化学方法外,生物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标准提倡利用天敌如寄生蜂来抑制白刺夜蛾的数量增长。同时鼓励研究开发新型生物制剂,提高其应用效果。
物理机械防治
对于局部地区的小范围爆发,可以采用物理机械的方法来进行控制。比如人工摘除受害叶片、设置障碍物阻止成虫迁飞等简单易行但效果显著的操作。
环境友好型管理策略
为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整个防治过程中都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不仅涉及到选择恰当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加强公众教育提高意识等方面内容。
以上就是DB62/T 4347-2021《白刺夜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中部分重要内容及其深入分析。通过遵循这些指导方针,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和减少白刺夜蛾带来的损失,保护农业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