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检疫性有害生物调查和检疫处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调查方法、结果判定及检疫处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小麦生产、流通环节中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调查与检疫处理。
Title:Specification for Survey and Quarantine Treatment of Wheat Quarantine P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041-2021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小麦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调查方法、检疫处理技术要求等内容。以下对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调查范围与频率
标准明确指出,小麦检疫性有害生物调查应覆盖所有种植区域,并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确定调查频率。对于新传入或暴发性的有害生物,应立即开展专项调查。
二、调查方法
1. 田间调查:按照网格布点法,在每个网格内随机选取若干样点,检查植株上是否存在目标有害生物及其危害症状。
2. 室内检测:采集疑似样品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鉴定。必要时可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辅助确认。
三、检疫处理措施
1. 熏蒸处理:适用于仓库内储存的小麦,使用磷化铝等熏蒸剂进行密闭熏蒸,确保有效浓度维持足够时间。
2. 热处理:将小麦加热至一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以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害虫或病原体。
3. 冷冻处理:在低温环境下存放小麦,利用寒冷环境抑制有害生物活性。
4. 辐照处理:通过伽马射线或其他形式的电离辐射破坏有害生物DNA结构,达到灭活效果。
四、记录与报告
每次调查及处理活动均需做好详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日期、地点、天气状况、发现的有害生物种类数量等信息,并按要求上报相关部门备案。
以上内容为该标准中的核心要点,旨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