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普通级实验用猫微生物学监测的项目、方法及判定标准。本文件适用于普通级实验用猫的微生物学质量监控和管理。
Title:Microbiological Monitoring of Conventional Laboratory Cats - DB51T 2852-2021
中国标准分类号:B44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852-2021《普通级实验用猫微生物学监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普通级实验用猫微生物学监测的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监测对象与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级实验用猫的微生物学监测。明确了监测的目标群体为实验用猫,这不同于其他用途的猫,强调了实验环境下的特殊需求。
2. 微生物监测项目
标准中规定了需监测的主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例如,沙门氏菌、志贺菌、弓形虫等都是重点检测的对象。这些病原体可能影响实验结果或对研究人员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定期检测以确保安全。
3. 监测频率
对于不同类型的病原体,监测频率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常规监测应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而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增加监测次数并追踪调查。这种动态调整机制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4. 样品采集与处理
样品采集应当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执行,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集后的样品需要妥善保存和运输至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标准还特别指出,样品标签必须清晰准确,以便追溯来源。
5. 实验室检测方法
推荐使用国际认可的标准检测方法,如PCR技术用于病毒检测,培养法用于细菌鉴定等。同时,实验室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认证,并定期参加能力验证活动以保证检测质量。
6. 结果判定与报告
根据监测结果,如果发现阳性样本,则需立即隔离相关动物,并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最终报告应包含详细的检测信息、结果分析以及建议措施等内容,并提交给相关部门备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看出,《普通级实验用猫微生物学监测》不仅涵盖了从样品采集到最终报告出具全过程的技术细节,而且突出了预防为主的理念,旨在最大限度地保障实验用猫健康及其所在环境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