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发酵床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生产工艺、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采用发酵床技术生产生物有机肥的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ing Bio-organic Fertilizer Using Fermentation B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发酵床生产生物有机肥技术规程》(DB35/T 2003-2021)是由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发酵床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技术要求。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中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原料选择方面,标准明确指出,用于制作生物有机肥的原料应为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等有机物质,并且需要经过预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有害微生物。这一步骤对于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例如,第4.1条提到“原料应新鲜、无霉变”,这是为了防止因原料腐烂变质而引入病原菌或产生毒素。
其次,在发酵过程控制上,标准强调了温度、湿度以及pH值这三个关键参数的管理。根据第5.2条的规定,“堆体内部温度应维持在50℃至65℃之间持续至少三天”,这一措施有助于杀灭病原体并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保持适当的湿度(约50%-60%)和适宜的酸碱度(pH值7左右),可以进一步优化发酵效果,提高肥料品质。
再者,关于产品质量检测与评价,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指标体系。如第7章所列,成品生物有机肥需满足氮磷钾总量≥5%,有机质含量≥45%,水分含量≤30%等多项基本要求。此外,还特别注明了重金属限量标准,即铅、镉、汞、砷、铬等元素的浓度不得超过国家相关规定限值,以保障环境安全及使用者健康。
最后,在包装贮存环节,标准也给出了指导性建议。比如,要求采用防潮、防晒的包装材料,并标明产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等内容;储存场所应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堆放高度不宜过高以免压损包装袋。
综上所述,《发酵床生产生物有机肥技术规程》(DB35/T 2003-2021)通过系统化的规定,从原料选用到成品出厂全过程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为推动福建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发酵床生物有机肥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