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八仙茶的产地环境、茶园建立、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八仙茶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ayi Tea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八仙茶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品种,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97.1-2021 八仙茶栽培技术规范》为八仙茶的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园地准备
标准内容:八仙茶种植园地应选择在海拔300米至800米之间,土壤pH值4.5至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的地方。园地要求排水良好,阳光充足。
解读:这一条款强调了八仙茶对生长环境的特定需求。适宜的海拔高度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气候条件,如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土壤酸碱度直接影响茶树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促进茶树健康生长。
种苗选择与定植
标准内容: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扦插苗作为种苗。定植时间为春季或秋季,株行距为1.5米×1.5米。
解读:选择健康的种苗是确保茶园初期成活率的关键。一年生扦插苗经过了一年的培育期,适应性强,抗逆性好。而定植时间的选择则基于季节性气候变化,春秋季气温适中,有利于种苗扎根生长。合理的株行距不仅保证了每株茶树有足够的空间发展,也便于后期管理和采摘作业。
肥料施用
标准内容:每年至少施用一次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复合肥。追肥应在新梢萌发前进行,采用速效氮肥。
解读:基肥的使用目的是为茶树提供长期稳定的养分来源,有机肥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减少化肥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追肥则是为了满足茶树在快速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特别是在新梢萌发阶段,适量的氮肥能有效促进芽叶生长,提升产量。
病虫害防治
标准内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巡查茶园,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必要时可使用低毒高效化学农药。
解读:病虫害防控是保证八仙茶品质的重要环节。通过日常巡查可以及早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扩散。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且可持续的方法,比如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当必须使用化学农药时,应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确保茶叶的安全性和消费者的健康。
修剪与采摘
标准内容:幼龄茶园每年进行一次轻修剪,成龄茶园每年进行一次重修剪。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
解读:修剪有助于调整茶树树冠形态,促进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并刺激新梢生长。轻修剪适用于幼龄茶园,旨在培养良好树形;而重修剪则用于成龄茶园,目的是更新老枝,恢复树势。采摘标准设定在一芽二叶初展,这样的叶片嫩度适中,既保证了茶叶的质量,又不会过度消耗茶树资源。
以上是对《DB35/T 97.1-2021 八仙茶栽培技术规范》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八仙茶栽培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