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加工用牡丹籽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牡丹籽为原料进行加工的企业及相关单位。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eony Seeds for Process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加工用牡丹籽技术规范解读
DB3717T 4—2021是一项针对加工用牡丹籽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牡丹籽的采收,规范要求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此时种子成熟度最佳,水分含量适中,有利于后续加工。过早采收会导致种子未充分成熟影响出油率,过晚则可能因过度干燥而增加破碎难度。
其次关于牡丹籽的清理,规范指出应采用风选、筛选和比重分选相结合的方法。风选可以去除轻质杂质,筛选能有效分离大小不均的颗粒,比重分选则能将质量差异较大的籽粒分开。这种多级清理方式能够确保原料质量的一致性。
对于牡丹籽的储存,规范要求控制温度在25℃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65%。过高温度和湿度过大会导致种子发芽或霉变,影响后续加工品质。同时要定期检查种子状态,防止虫害发生。
在牡丹籽的干燥环节,规范推荐采用低温慢速干燥法,干燥温度不应超过45℃。这样既能保证水分快速降低,又不会破坏种子内部成分。干燥后的种子含水量应控制在8%-10%之间。
此外规范还对牡丹籽的破壳提出了具体要求。建议使用机械破壳设备,破壳率不低于95%,破损率控制在3%以内。破壳后还需进行分级处理,不同粒径的种子分开存放以满足后续加工需求。
最后关于牡丹籽的质量检测,规范要求每批次产品都必须进行感官、理化和卫生指标检验。感官指标包括色泽、气味等;理化指标涉及水分、蛋白质、脂肪含量等;卫生指标则涵盖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项目。只有所有指标均符合要求的产品才能出厂销售。
以上是对DB3717T 4—2021中关键条文的深入解读,希望能为从事牡丹籽加工的相关企业和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