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共机构建筑设备设施数据编码的基本原则、编码结构、编码方法及应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市公共机构建筑设备设施的数据编码与信息化管理工作。
Title:Data Coding Rule for Building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in Public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320-2021《公共机构建筑设备设施数据编码规则》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为上海市的公共机构建筑设备设施的数据管理提供统一的编码规范。这项标准对于提升公共机构建筑设备设施的数据管理水平、促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公共机构新建、改建、扩建和既有建筑中各类设备设施的数据编码工作。这包括但不限于办公建筑、教育建筑、文化建筑、体育建筑、医疗卫生建筑等公共建筑中的设备设施。
编码原则
- 唯一性:每个设备设施应有一个唯一的编码,确保在任何情况下不会重复。
- 稳定性:编码一旦确定,在设备设施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不应改变。
- 可扩展性:编码结构应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未来新增设备设施的需求。
- 简洁性:编码应尽可能简单明了,便于使用和维护。
- 兼容性:编码应与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兼容。
编码结构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设施编码由若干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特定的意义:
1. 大类代码:表示设备设施所属的大类别,如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等。
2. 中类代码:进一步细分设备设施的具体类型,例如空调系统的冷水机组、冷却塔等。
3. 小类代码:具体到设备设施的型号或规格。
4. 序列号:用于区分同一类型下的不同个体设备设施。
示例解读
假设有一台位于某医院手术室内的冷水机组,其编码可能为“020101001”。其中,“02”代表空调系统这一大类,“01”表示冷水机组这种中类,“01”再次细化到该型号或规格的小类,“001”则是该设备的具体序列号。
数据采集与维护
为了保证编码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采集机制和定期更新制度。所有新安装的设备设施都应在投入使用前完成编码,并及时录入数据库。同时,应对已有的老旧设备设施进行编码补充和完善,确保所有设备设施都有对应的编码记录。
应用场景
通过实施此标准,可以实现以下几方面的应用价值:
- 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减少重复采购现象;
- 支持智能化管理和决策分析;
- 加强设施维护保养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 促进跨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总之,《公共机构建筑设备设施数据编码规则》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规范,在推动公共机构信息化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相关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共同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