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猪细小病毒病的防制技术要求,包括免疫接种、卫生消毒、疫情监测与控制等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养猪场及养殖户对猪细小病毒病的预防和控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rcine Parvovirus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274-2021《猪细小病毒病防制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猪细小病毒病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对“猪细小病毒病”进行了明确界定,是指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母猪繁殖障碍的传染病。这一定义明确了疾病的主要特征及影响范围,为后续防控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预防措施】
1. 疫苗接种
- 免疫程序:种母猪在配种前需完成两次疫苗接种,间隔时间为4周。初次免疫后,应于每次产仔后的断奶期进行加强免疫。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同样需要完成两次接种,间隔4周。
- 注意事项:疫苗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流行毒株类型确定,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同时,要做好疫苗储存条件的管理,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2. 生物安全
- 隔离制度:新引进的种猪必须经过至少30天的隔离观察,在确认健康状况良好后方可混群饲养。
- 环境消毒:定期对猪舍内外进行彻底清洁与消毒,尤其是分娩区和保育区,使用符合要求的消毒剂并保持适宜浓度。
三、【诊断方法】
1. 临床检查
- 注意观察母猪是否出现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等情况,仔猪是否有先天性震颤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测
- 可采用血清学试验如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或者通过PCR技术直接检测病原核酸,以快速准确地做出诊断。
四、【治疗原则】
由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该病,因此治疗重点在于支持疗法和护理工作:
- 提供充足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 对症处理并发症,比如使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等。
五、【疫情报告与处置】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采取封锁、扑杀等紧急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此外,还应对周边地区开展全面排查,查找潜在风险源。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猪细小病毒病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