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气道净化技术的护理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对患者进行气道净化技术的护理操作。
Title:Nursing Care for Airway Clearance Techniqu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护理领域,标准的更新往往反映了临床实践的发展与技术进步。TCNAS 37-2023《气道净化技术护理》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相较于2015版,在内容上进行了多方面的优化与细化,尤其在“气道湿化”这一关键环节上,新旧版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聚焦于“气道湿化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深入解读TCNAS 37-2023相较2015版所作出的重要调整及其临床意义。
在2015版标准中,气道湿化主要分为“主动湿化”和“被动湿化”两种方式,但对其适用范围、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的描述较为笼统,缺乏具体指导。而2023版标准则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系统性强化,特别强调了“根据患者病情和呼吸支持方式选择适宜的湿化方法”,并引入了“湿化效果评估”的概念,使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有据可依。
首先,2023版明确指出,对于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应优先采用“加热湿化器”进行主动湿化,以确保吸入气体达到理想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气道黏膜损伤。而在2015版中,虽然也提到了加热湿化器,但未将其作为首选方案,导致部分医疗机构仍沿用传统湿化方式,增加了患者发生呼吸道并发症的风险。
其次,2023版新增了“湿化效果评估”条文,要求护理人员定期监测患者的气道分泌物性状、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调整湿化参数。这一变化不仅提升了护理工作的科学性,也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相比之下,2015版仅停留在操作层面,缺乏对结果的追踪与反馈机制。
此外,2023版还特别强调了“湿化液的选择与管理”,提出应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专用湿化液,并严格控制添加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防止因不当用药引发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这在2015版中并未涉及,属于新标准的重要补充。
综上所述,TCNAS 37-2023在“气道湿化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方面做出了多项重要调整,不仅细化了操作规范,更加强调了循证护理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理解这些变化,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提升气道管理质量,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