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的护理技术要求,包括操作流程、感染控制、并发症预防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对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的临床护理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Nursing Care of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Devi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7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8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NAS 33-2023《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护理技术》标准中,相较于2017版,有一个显著的更新点: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预防措施”的要求更加细化和系统化。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对患者安全的重视,也对临床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
新标准明确指出,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如PICC、CVC、PORT等)的维护与管理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并强调了从置管到日常维护全过程中的感染防控策略。特别是在穿刺部位的护理、敷料更换频率、导管冲洗方法以及医护人员手卫生等方面,都有更为具体的操作指南。
以“导管冲洗”为例,2017版标准仅提到“应定期冲洗导管”,而2023版则进一步细化为“使用生理盐水或肝素溶液进行正压封管”,并规定了不同类型的导管应采用不同的冲洗频率和剂量。例如,PORT建议每4周冲洗一次,而CVC则需根据临床需要每日或按医嘱执行。
这一变化的意义在于,它将“冲洗”从一个常规操作提升为一项具有明确技术规范和风险控制要求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导管堵塞或感染风险增加。
此外,新标准还特别强调了“记录与监测”的重要性。所有护理操作都应有详细记录,包括冲洗时间、使用的溶液种类、剂量以及患者反应情况。这不仅有助于追踪护理质量,也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供追溯依据。
综上所述,TCNAS 33-2023在“导管冲洗”方面的更新,不仅是对护理流程的优化,更是对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的有力保障。护理人员应深入理解并严格执行这些新要求,确保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的安全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