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设施配置要求、作业流程及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以及相关垃圾分类作业活动。
Title:Specification for Configuration of Facilities and Operation of Urban Domestic Waste Classification DB45/T 1896-2021
中国标准分类号:Z7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896-2021《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及作业规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的配置、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提升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水平,促进资源回收利用。
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分类设施配置
第5.1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应根据区域人口密度、垃圾产生量等因素合理布局。每个居民区至少应设置一处分类投放点,且每个投放点需配备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收集容器。
解读:这一条款强调了垃圾分类设施布局的合理性。通过科学规划,确保居民能够方便地参与垃圾分类。四类收集容器的设计符合我国当前普遍采用的“四分法”,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第5.2条:公共场所如公园、商场、学校等场所应按照每200平方米至少设置一组分类投放点的标准进行配置,并在显著位置标明分类指南。
解读:公共场所作为人员流动密集地带,其垃圾分类设施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明确每200平方米至少设一组投放点的要求有助于提高设施覆盖率,而标明分类指南则有利于引导正确投放。
分类投放
第6.1条:居民应在家中预先将垃圾分为上述四类,并定时定点投放至指定的分类投放点。
解读:此条规定鼓励居民在家完成初步分类工作,减少公共区域的压力。定时定点投放的方式便于管理和监督,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收集与运输
第7.3条: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应使用专用车辆分别运输,避免混合装载。同时,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泄漏、遗撒。
解读:严格区分各类垃圾的运输工具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污染,保障后续处理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采取防泄漏措施则是为了保护环境免受二次污染。
处理
第8.1条:厨余垃圾应当优先采用生化处理技术进行资源化利用;其他类型的垃圾则依据实际情况选择焚烧发电或填埋等方式处理。
解读:针对厨余垃圾的特点,推荐采用生化处理技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这不仅减少了废弃物总量,还创造了经济价值。而对于其他类型垃圾,则需结合当地条件灵活选择处理方式,以达到最佳效果。
以上是对DB45/T 1896-2021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对理解该标准有所帮助。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我们可以更好地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共同营造清洁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