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温流水养鱼的场地选择、设施要求、鱼种选择与放养、饲养管理、水质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利用温流水进行鱼类养殖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Warm Flow Water Fish 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268-2021《温流水养鱼技术规范》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温流水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高鱼类养殖的产量和质量。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环境条件
- 条文:养殖场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且无污染的地方。
- 解读:良好的环境条件是保证鱼类健康生长的基础。水源充足意味着可以持续提供新鲜水,避免因缺水导致的养殖失败。水质良好且无污染则直接关系到鱼苗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2. 池塘建设
- 条文:池塘面积宜为1000至3000平方米,池深应在1.5至2米之间。
- 解读:合适的池塘大小和深度有助于控制水体温度,保持稳定的水流,同时便于管理和操作。过大或过小的池塘都会影响养殖效率。
3. 放养密度
- 条文:每平方米水面放养鱼苗数量不得超过50尾。
- 解读:合理的放养密度能够确保每条鱼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营养摄入,防止因过度拥挤而引发疾病传播或生长缓慢的问题。
4. 饲料投喂
- 条文:每日投喂量应占总鱼体重的2%-4%,并根据季节调整。
- 解读:科学的投喂量既能满足鱼类生长需求又不会造成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不同季节由于气温变化,鱼的新陈代谢速率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灵活调整投喂量。
5. 病害防治
- 条文:定期检查鱼群状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隔离处理,并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药物进行治疗。
- 解读: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问题是保障养殖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使用合法合规的药物不仅保护了鱼类的安全,也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6. 水质管理
- 条文:保持水体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mg/L,pH值维持在7.0-8.5范围内。
- 解读:适宜的溶解氧水平和酸碱度对于维持健康的养殖生态系统至关重要。低氧会导致鱼类窒息甚至死亡;过高的酸性或碱性环境同样会对鱼类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只是该标准中部分内容的简要说明,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温流水养鱼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