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估的术语和定义、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及结果表示。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评估及相关工作。
Title:Assessment Method for Comprehensive Intensity of Rainstorm Proces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3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281-2021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是一项广西地方标准,旨在科学评估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中规定了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估应考虑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以及影响范围等多个要素。其中降水量是基础指标,要求对过程累计降水量进行统计分析,并设置不同等级的标准来划分暴雨强度。例如,当累计降水量达到200毫米以上时定义为特大暴雨。
关于降水强度,标准提出应计算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水量,即降雨率。一般以每小时毫米数表示,结合历史数据确定强降水阈值。如果某一时段内降雨率超过50毫米/小时,则可判定为高强度降水。
降水持续时间也是重要考量因素。标准建议将整个暴雨过程划分为多个阶段,分别统计各阶段的降水时长和累积量,进而综合评估其持续性。持续时间越长,往往意味着灾害风险越高。
影响范围则需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暴雨覆盖区域及其人口密度、经济状况等社会经济因子。对于影响范围广、受灾人数多的情况,应提高评估等级。
此外,标准还强调要结合天气形势背景,如是否有台风或冷空气参与等因素,全面分析暴雨成因及可能带来的次生灾害。通过这些综合指标的量化评分,最终得出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等级,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