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防火安全技术要求、消防设施配置、消防安全管理和应急疏散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各类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防火安全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tandard for Fire Safety of Students' Off-campus Activity Si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8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学生校外活动场所防火安全技术标准》(DB37/T 4395—2021)是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保障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消防安全。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总则
该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明确了防火设计的基本原则。强调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要求场所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场所分类与分级
根据使用性质和规模,将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分为三类,并设定了相应的防火分区面积、疏散宽度等指标。例如,一类场所的建筑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二类场所为1000至5000平方米,三类场所大于5000平方米。不同类别对消防设施配置有不同的要求。
建筑防火设计
1. 耐火等级:所有场所均需达到不低于二级的耐火等级。
2. 防火间距:规定了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确保一旦发生火灾可以有效控制火势蔓延。
3. 平面布置:明确要求教学区、生活区等功能区域合理布局,避免相互干扰。特别是厨房、锅炉房等易燃部位不得紧邻教室或宿舍。
安全疏散
- 每个防火分区内至少设置两个方向的安全出口。
- 疏散通道宽度及数量依据容纳人数确定,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撤离。
- 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并保持畅通无阻。
消防设施
- 必须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先进设备。
- 配备足够的干粉灭火器或其他便携式灭火器材。
- 设置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并定期检查维护以确保正常使用状态。
日常管理
强调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培训员工掌握基本逃生技能等措施。同时要求单位负责人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隐患。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重点条款解析,具体实施时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