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平原水库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规划原则、库址选择、库容计算、防渗设计、结构设计、环境保护及安全监测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新建、改建和平原水库的扩建工程设计。
Title:Design Code for Plain Reservoir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平原水库工程是保障区域供水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DB37/T 1342—2021《平原水库工程设计规范》为这类工程的设计提供了系统性指导。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一、水库防洪标准
规范明确要求,平原水库的防洪标准应根据所在地区的洪水风险等级确定。特别强调对于人口密集区或重要经济区域,其防洪标准不得低于100年一遇洪水。这体现了平原地区因地形平坦,洪水易泛滥成灾的特点。设计时需充分考虑上下游及周边环境影响,合理设置泄洪设施。
二、库底防渗设计
针对平原地区土壤渗透性强的问题,规范提出库底防渗措施应采用复合防渗结构,包括土工膜与粘土层结合的方式。同时要求防渗系数达到1×10-7cm/s以上,并进行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这一要求旨在防止水资源浪费,确保水库长期稳定运行。
三、取水建筑物布置
规范指出取水口位置应设在主河道主流区且避开泥沙淤积严重地段。同时规定取水构筑物顶部高程应高于设计洪水位0.5米以上,以保证取水安全。此外还强调要结合实际地形条件优化取水方式,如采用虹吸式或泵站式等不同形式,以提高取水效率。
四、生态调度要求
近年来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促使规范增加了生态调度相关内容。要求在满足供水需求的同时兼顾下游河流生态系统维护,通过科学调控出入库流量来维持河道基本生态需水量。特别是在鱼类繁殖期应适当增加下泄流量,促进水生生物繁衍。
五、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规范提倡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应涵盖水文监测、水质监控、闸门自动控制等功能模块,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处理智能化以及决策科学化。这对于提升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六、抗震设计准则
考虑到部分平原地区存在地震活动的可能性,规范给出了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具体包括:当场地类别为Ⅰ类或Ⅱ类时,水平向设计地震加速度值不应超过0.1g;当场地类别为Ⅲ类或Ⅳ类时,则不应超过0.05g。并且所有结构构件均需按照此标准进行抗震验算。
这些条文反映了平原水库工程设计中的重点考量因素,有助于保障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功能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