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中采用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中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Pipe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in Highway Engineering in High-Latitude Permafrost Reg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 45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424-2021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技术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建设中采用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的技术标准。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设计阶段
1. 冻胀性分析
- 条文要求在设计初期必须对冻胀性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冻胀压力的计算与分布情况。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冻胀会直接导致地基变形甚至破坏建筑物结构。设计时应考虑不同季节温度变化对冻胀的影响,并据此调整设计方案以确保结构稳定性。
2. 承载力特征值
- 规定了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方法,强调了现场试验的重要性。通过静载荷试验等手段获取准确的数据,为后续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指出,在缺乏试验数据的情况下,可参照类似工程经验或理论公式估算,但需谨慎使用。
施工阶段
3. 桩体施工质量控制
- 对于混凝土管桩的制作与安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以及成型工艺等方面。特别提到,为了防止冻融循环造成的损害,应选用抗冻性能良好的材料,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已完成的桩体不受外界环境侵蚀。
4. 复合地基处理
- 明确了如何合理布置桩位及间距,以达到最优加固效果。此外,还规定了填料的选择原则及其压实度控制标准,确保填料能够有效地改善地基条件,提高整体承载能力。
验收阶段
5. 竣工检验
- 在项目完成后,必须按照规定程序组织验收工作。主要包括外观检查、沉降观测记录审查等内容。其中,沉降观测是评价地基稳定性的关键指标之一,需要持续监测一段时间直至满足规范要求为止。
6. 档案管理
- 强调了全过程资料归档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地质勘察报告、设计方案、施工日志、检测报告等文件。这些资料不仅是工程质量证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后维护保养工作的宝贵参考资料。
综上所述,《DB15/T 2424-2021》不仅涵盖了从规划到实施再到交付使用的整个流程中的各项细节,而且结合了高纬度多年冻土区特有的自然条件,为保障此类特殊环境下公路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