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鹅不食草栽培的产地环境、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鹅不食草的规范化栽培。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naphalium affine D.C.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7T 315-2021《鹅不食草栽培技术规程》是河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鹅不食草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以下为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产地环境:要求土壤pH值6.0~8.0,有机质含量≥20g/kg,灌溉用水符合GB 5084的规定。这表明鹅不食草适宜在中性至弱碱性的土壤中生长,且需要肥沃的土地和清洁的水源。
2. 栽培技术:种苗选择应选用无病虫害、健壮的植株作为种源,繁殖方式可采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播种前需整地作畦,畦宽1.2m~1.5m,沟深0.2m~0.3m。合理密植可以提高产量,一般行距20cm~30cm,株距15cm~20cm。
3. 田间管理:定植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保持田间整齐度。适时中耕除草,防止杂草与鹅不食草争水争肥。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每次每亩施尿素10kg~15kg,硫酸钾5kg~10kg。
4.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物理防治可采用黄板诱杀蚜虫,生物防治可用苏云金杆菌喷雾防治斜纹夜蛾幼虫。化学防治时应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5. 采收:当植株长至30cm以上时即可采收,宜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进行。采收时留茬高度5cm~8cm,以便于再生。采收后的鲜草应及时摊晾,避免堆沤造成腐烂变质。
以上内容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有助于规范鹅不食草的种植过程,提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