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
Title:Design Code for Rainwater Control and Utilization Engineering in Sponge C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 685-2021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是北京市为指导海绵城市建设而制定的地方性技术标准。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在规划与设计阶段,第4.1.3条强调应综合考虑城市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及降雨特征等因素,合理布局海绵设施。这要求设计师需全面分析场地条件,确保设施布置既能有效收集雨水又能融入周边环境。
第5.1.4条规定透水铺装的使用面积比例应根据地块性质确定,居住区不应低于30%,商业区不应低于20%。这一规定旨在通过增加透水面积来减少地表径流,同时兼顾不同功能区的实际需求。
对于下沉式绿地的设计,第5.2.5条指出其最小安全蓄水量应达到0.15m³/m²。此要求保证了绿地在暴雨时具备足够的调蓄能力,避免积水影响周围环境。
关于雨水罐和地下蓄水池,第5.3.7条明确其有效容积不得小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对应的调蓄容积。这意味着这些设施必须满足特定的雨水管理目标,以实现有效的雨水控制与利用。
在维护管理方面,第9.1.2条提出应建立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检查、清理和维修等内容。良好的维护能够保障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发挥应有的生态效益。
以上条文从规划设计到实际操作再到后期管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为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