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绿孔雀消化道线虫实验室检测的技术要求、样品采集与处理、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绿孔雀消化道线虫的实验室检测和诊断。
Title:Quarantine Technology for Green Peafowl - Part 4: Laboratory Detection Techniques for Gastrointestinal Nematod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1064.4-2021《绿孔雀检疫技术 第4部分:消化道线虫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是云南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绿孔雀消化道线虫的实验室检测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样品采集与处理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样品采集的时间、地点以及方法。要求在绿孔雀健康状况出现异常时立即采样,并且采集的样本应包括粪便和肠道内容物。样品采集后需迅速送至实验室,在4℃条件下保存不超过24小时,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室检测步骤
1. 显微镜检查:这是最基本的检测手段之一。通过将粪便样本经过漂浮法或沉淀法制备成涂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虫卵或幼虫存在。
2. 分子生物学检测:对于难以直接通过形态学特征鉴定的寄生虫种类,可以采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特异性扩增,从而确定具体病原体类型。
3. 免疫学检测:利用ELISA等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间接反映机体是否感染了特定的消化道线虫。
结果判定与报告
当显微镜检查发现虫卵数量超过一定阈值(如每克粪便含有的虫卵数),即可判定为阳性;若分子生物学检测得到阳性扩增信号,则同样视为感染状态。最终的检测报告应当包含所有检测过程及结果,并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技术人员审核签字。
注意事项
-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污染。
- 检测仪器设备需定期校准维护,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 对于实验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妥善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以上就是对DB53/T 1064.4-2021中关于绿孔雀消化道线虫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的一些重点条款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