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滇金丝猴产气荚膜梭菌实验室检测的技术要求、样品采集与处理、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滇金丝猴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相关研究。
Title:Quarantine Technology for Yunnan Golden Monkeys - Part 1: Laboratory Dete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1059.1-2021《滇金丝猴检疫技术 第1部分:产气荚膜梭菌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滇金丝猴检疫的重要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样品采集与保存
标准明确指出,样品采集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确保样本的原始性和完整性。采集部位包括粪便、肠道内容物等。采集后的样品应立即置于4℃条件下保存,并在2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这一要求旨在防止样品中的病原体因环境因素而失活或变异,影响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室检测步骤
1. 前处理:样品需经过适当的稀释和预处理,以去除杂质并提高检测灵敏度。具体操作方法参照附录A中的详细说明。
2. 增菌培养: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于特定的增菌液中,在37℃条件下培养18-24小时。此过程有助于增加目标病原体的数量,便于后续分离鉴定。
3. 分离纯化:从增菌液中挑选典型菌落进行划线分离,直至获得纯培养物。标准提供了详细的平板划线技术和培养条件。
确证试验
确证试验是确认是否为产气荚膜梭菌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 生化试验:利用API系统或其他商品化试剂盒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生化特性分析。
- 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PCR技术扩增产气荚膜梭菌特有的基因序列,如cpa基因。阳性结果可直接判定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
结果报告
所有检测数据必须记录完整,包括但不限于样品信息、检测日期、使用的试剂及仪器型号等。最终报告应由具备资质的专业人员审核签字后方可发出。此外,对于疑似阳性病例还需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确定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以上内容基于DB53/T 1059.1-2021标准中的核心规定进行了提炼与阐述,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