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茄果类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土壤处理技术、栽培管理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及化学防治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茄果类蔬菜(如番茄、辣椒、茄子等)土传病害的综合防控。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Soil-borne Diseases of Solanaceous Vegetab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996-2021《茄果类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有效控制茄果类蔬菜的土传病害。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基础性的防控手段,包括合理轮作和间套作。标准指出应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提倡实行3年以上轮作制度,特别是与非寄主植物如禾本科作物轮作。这有助于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降低病害发生率。同时,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二、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强调物理隔离的作用。标准要求采用无病土育苗,使用未被污染的新鲜土壤或经过严格消毒处理过的基质进行育苗工作。对于已经发病的地块,建议采用高温闷棚的方法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操作为在夏季休耕期间覆盖塑料薄膜,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的高温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此外,还可以采取机械方法清除病残体,及时将病株拔除并集中销毁,防止病害扩散蔓延。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环保型防控方式。标准推荐利用拮抗菌、有益微生物等有益生物来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例如可以施用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等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制剂,它们能够分泌抗生素或者竞争性占据空间位点从而达到抑制病原菌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应用木霉菌等真菌制剂作为生物农药用于防治土传病害。这些生物制剂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病害,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防治策略。
四、化学防治
虽然提倡优先采用非化学手段进行防控,但在必要时仍需合理使用化学药剂。标准规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农药使用的法律法规执行,选择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并且要遵循安全间隔期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的病害类型选用针对性强的药剂,并且要注意交替轮换用药以防产生抗药性。同时,在喷洒作业时要做好防护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五、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置土传病害至关重要。标准建议定期开展田间调查,密切注意病情动态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此外,还应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平台,加强部门之间协作配合,共同应对突发状况。
综上所述,《茄果类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全面的技术指导方案,涵盖了从预防到治理各个环节的内容。只有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茄果类蔬菜健康优质生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