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兰州鲶工厂化规模繁育的技术要求、环境条件、亲鱼选择与培育、人工催产孵化、苗种培育及病害防控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兰州鲶的工厂化规模繁育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Industrial-scale Breeding of Lanzhou Catfish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803-2021《兰州鲶工厂化规模繁育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兰州鲶这一特色水产养殖品种的技术标准。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苗种选择与培育
标准中规定,亲鱼应来源于无污染水域且健康状况良好,体长不低于40厘米,体重不少于500克。在繁殖前需对亲鱼进行暂养和强化培育,确保其性腺发育成熟。具体措施包括投喂高蛋白饵料、保持适宜水温(20℃~25℃)以及定期更换水质等。这些要求旨在提高亲鱼的繁殖成功率,保证后代的质量。
二、孵化条件控制
对于受精卵的孵化,标准提出了严格的环境参数:水温应维持在22℃~28℃之间,溶解氧含量不得低于5毫克/升,pH值控制在7.0~8.5范围内。同时强调了孵化期间要避免强光直射,并定期检查孵化情况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现象。通过精确调控这些因素可以有效提升出苗率。
三、幼苗管理
刚孵化出来的兰州鲶幼苗非常脆弱,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早期管理。标准建议采用微流水或静水方式饲养幼苗,在头三天内提供适口性好的天然浮游生物作为开口饵料;之后逐步过渡到人工配合饲料。此外还提到要根据幼苗生长阶段调整投喂量和频率,确保它们健康成长。
四、疾病防控
为了预防疾病发生,标准特别指出要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消毒养殖设施、合理安排轮休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等方面内容。一旦发现患病个体应及时隔离治疗,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五、环境保护
鉴于工厂化养殖可能带来的环境压力,本标准也对废弃物处理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所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固体废物则需集中收集并妥善处置,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以上就是关于DB64/T 1803-2021《兰州鲶工厂化规模繁育技术规范》中几个关键部分的深入分析。遵循该标准不仅有助于提高兰州鲶养殖的整体水平,还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