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春季塑料大棚番茄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春季塑料大棚番茄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pring Tomato Production in Plastic Greenhou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6T 47-2021《春季塑料大棚番茄生产技术规程》是河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春季塑料大棚内番茄的种植管理。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规程中指出应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优质番茄品种。如金棚10号、中杂9号等。这主要是因为春季大棚番茄生长周期短,需快速达到丰产,同时要抵御春季常见的低温、寒流等不良气候影响。
二、整地施肥
要求在定植前15天完成整地施肥工作。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5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深翻土壤30厘米以上,做到耕作层疏松通透。这一措施能为番茄提供充足的养分基础,促进根系发育。
三、定植密度
规定单行栽植,株距30-40厘米,每亩定植2000-2500株。这样既能保证通风透光条件良好,又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密度过大会导致植株间争夺养分水分,而过稀则会浪费土地资源。
四、温湿度管理
建议白天温度控制在20-28℃之间,夜间不低于1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当外界气温低于10℃时,需采取多层覆盖保温措施。适宜的温湿度环境可以减少病害发生几率,促进果实膨大着色。
五、水肥管理
提倡采用滴灌技术,每次浇水结合追肥进行。开花坐果期每7-10天浇一次水,结合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结果盛期每隔5天浇一次水,并增施氮磷钾复合肥。科学合理的水肥供应能够满足番茄各个生长阶段的需求,提高果实品质。
六、病虫害防治
强调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定期检查叶片背面是否有蚜虫、白粉虱等害虫危害迹象;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原菌滋生场所。一旦发现病害,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处理,但要注意安全间隔期。
七、采收标准
明确指出果实转色期至完熟期均可采收,具体视市场需求而定。一般情况下,早春茬番茄应在授粉后30-40天开始采摘,确保果实充分发育且风味最佳。适时采收不仅有利于延长供应期,还能提升经济效益。
通过遵循上述技术要点,可以有效提升春季塑料大棚番茄的整体生产水平,实现稳产高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