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地盐碱斑综合治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治理技术措施及效果监测与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草地盐碱斑的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aline-Alkali Spots in Grass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草地盐碱斑综合治理技术规程》(DB15/T 2377-2021)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为治理草地盐碱斑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盐碱斑识别与调查:标准指出在进行治理前需要对盐碱斑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调查。这包括使用土壤电导率仪等工具测量土壤含盐量,并结合实地观察确定盐碱斑的具体范围和程度。准确的调查有助于制定针对性强的治理方案。
2. 治理措施选择:根据盐碱斑的不同类型,标准推荐了多种治理方法。对于轻度盐碱斑,建议采用种植耐盐植物如盐地碱蓬来改善土壤结构;中度盐碱斑则可考虑物理改良措施,比如深翻改土、铺设防渗层等;重度盐碱斑需结合化学改良剂使用,同时加强排水设施的建设。
3. 植被恢复与管理:标准强调了植被恢复的重要性。在完成初步治理后,应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牧草品种进行播种,建立稳定的植被覆盖。同时要定期监测植被生长状况,及时补种或调整种植密度以维持生态平衡。
4. 长期监测与维护:为了确保治理效果持久有效,标准要求建立长期监测机制。通过定期检测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情况以及植被健康状态,评估治理成效,并据此调整后续管理策略。此外还应注意防止人为活动造成二次污染。
这些内容构成了该标准的核心框架,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解决草地盐碱化问题,促进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