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工业企业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时的技术要求、审核流程、评估方法和报告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工业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Industrial Clean Production Audit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156-2021《工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通则》是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工业清洁生产审核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为工业企业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时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发展。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审核准备阶段
标准要求在审核开始前成立审核小组,并制定详细的审核计划。其中特别强调了审核小组成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包括但不限于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管理学等领域。此外,还规定了企业需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如生产工艺流程图、能耗统计表等,以确保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预评估阶段
预评估是整个审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标准指出,在此阶段需要识别出企业的主要污染源及浪费环节,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现场考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运用因果分析法来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同时,还建议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来评估产品或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
审核实施阶段
进入正式审核阶段后,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首先是要确认审核范围,明确哪些部门或工序需要重点审查;其次是要制定详细的审核方案,包括检查清单、观察点设置等内容;接着是执行现场检查,记录各项数据并拍摄照片作为证据留存;最后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改进机会。
改进措施制定与实施
基于前期的分析结果,标准要求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将其纳入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之中。改进措施应当具有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以及环境效益。在实施过程中,还需建立相应的监测体系,定期跟踪改进效果,并及时调整策略。
结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完成所有改进措施后,企业应对整个清洁生产审核项目进行全面回顾,总结经验教训。标准特别提到,企业应当形成一套完整的文档资料,以便日后查阅。此外,还鼓励企业建立长效机制,不断优化自身的清洁生产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之,《工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通则》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工具和方法论,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企业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竞争力,还能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