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鸡禽白血病净化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净化程序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种鸡场禽白血病的防控与净化工作。
Title:Purific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vian Leukosis in Breeder Chicke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453-2021《种鸡禽白血病净化技术规范》是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种鸡场开展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 Virus,ALV)的净化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首先明确了“禽白血病”、“净化”等关键术语的概念。其中,“净化”被定义为通过一系列措施将种鸡群中的禽白血病病毒清除至检测不到的状态,并维持此状态的过程。这一定义强调了净化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持续监控和管理。
2. 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标准要求种鸡场应建立由场长负责的技术小组,成员包括兽医、饲养员和技术员等。技术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净化计划、实施日常监测以及处理突发情况。这种组织架构有助于确保净化工作的专业性和执行力。
3. 生物安全措施:在生物安全方面,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进出管理制度,要求所有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并穿戴专用的工作服和鞋帽。此外,还规定了饲料、饮水及设备的消毒程序,以防止外部污染源带入病毒。
4. 疫苗接种管理:虽然禽白血病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完全预防,但标准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其他疾病的免疫接种工作,避免因免疫反应干扰对禽白血病抗体水平的准确评估。
5. 检测方法与频率:标准推荐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作为主要检测手段,并规定了不同的检测频率。例如,新引进的种鸡应在隔离期结束后立即进行初次筛查;而对于已存栏的种鸡,则每季度至少检测一次。同时,还特别指出,在出现疑似病例时需及时增加检测频次。
6. 阳性鸡群处理:对于检测出阳性的个体或群体,标准给出了明确的操作指南。首先应将其隔离并单独饲养,然后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决定是否淘汰整个批次。此外,还强调了对阳性鸡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消毒工作。
7. 档案记录制度:最后,标准非常重视数据记录的重要性,要求建立完整的档案体系,内容涵盖每次检测的具体信息、处理措施以及后续效果评价等各个方面。这些详尽的记录不仅有利于追踪溯源,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总之,《种鸡禽白血病净化技术规范》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为实现健康种鸡群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养禽业向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