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钢铁中多元素含量的常规方法,包括仪器要求、样品制备、校准和分析步骤。本文件适用于钢铁材料中多种元素的定量分析。
Title:Steel - Determination of multi-element content - Spark discharge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routine method) - Part 3
中国标准分类号:H41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CSTM 00010.3-2024钢铁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第三部分为例,重点探讨新旧版本在样品制备要求上的差异,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详细解读。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样品制备的要求较为笼统,仅规定了样品需清洁、干燥且无明显缺陷。然而,在新版标准中,这一要求得到了细化和强化。具体表现为增加了对样品表面处理的具体步骤:首先,使用粒度为120目的砂轮机去除样品表面氧化层;其次,采用酒精棉擦拭样品表面确保无残留物;最后,将样品置于恒温干燥箱内于105℃条件下烘干至少30分钟。这些新增加的操作不仅保证了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还有效避免了因样品状态不同而导致的数据偏差。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变化的实际意义,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假设某钢铁生产企业需要检测一批钢材中的碳、硅、锰等元素含量。按照旧版标准操作时,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样品预处理流程,可能导致不同批次间数据波动较大,影响产品质量控制效果。而在遵循新版标准后,通过严格按照上述改进后的样品制备程序执行,可以显著提高测试精度与可靠性,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加准确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总之,《TCSTM 00010.3-2024》相较于前一版本,在样品制备环节做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调整,这对于提升整个分析过程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将其纳入日常管理体系之中,以确保获得稳定可靠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