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
Title:Passive Ultra-Low Energy Consumption Residentia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757-2021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是湖北省针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制定的一项地方性技术标准。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这一规范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该规范强调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重要性。例如第4.1.3条明确规定了外墙、屋顶和地面等部位的传热系数限值。其中,外墙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0.15W/(m²·K),这比普通节能建筑的标准更为严格。这是因为良好的围护结构可以显著减少室内外热量交换,从而降低供暖和制冷需求。设计时需要选用高性能保温材料,并确保施工质量以达到预期效果。
其次,在窗户选型上,第4.2.2条指出外窗的传热系数应小于等于0.80W/(m²·K),并且气密性等级不得低于6级。这意味着不仅要关注玻璃本身的隔热性能,还要重视窗框的设计以及安装工艺,确保整个窗户系统的密封性和保温性。此外,为了提高舒适度并减少眩光,还建议采用遮阳措施。
再者,关于新风系统的要求也十分严格。根据第4.3.1条的规定,新风量需满足每人每小时30立方米的新鲜空气供给,并且全年运行的新风系统必须具备高效过滤功能。同时,为了保持室内空气质量良好,还需设置CO₂浓度监测装置来自动调节通风量。这些措施旨在保障居住者的健康同时也降低了能源消耗。
另外,对于采暖与空调设备的选择同样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第4.4.1条所述,这类设备的能效比应当高于国家标准中的最高级别。这不仅有助于节能减排,也能为住户提供更加稳定舒适的环境体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优先考虑采用热泵技术作为主要热源,因为它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较低的运行成本。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关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部分。第5.1.1条鼓励项目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自然资源。比如可以通过安装光伏发电板来部分替代传统电力供应;或者利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实现冬季取暖夏季制冷的目的。这样做不仅能进一步提升整体项目的环保价值,还能有效降低长期运营成本。
综上所述,《DB42/T 1757-2021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指标设定,为推动湖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各相关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务必严格按照各项规定执行,以确保最终建成的建筑能够真正达到预期的节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