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田作物秸秆全量覆盖还田深松碎土整地与中耕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旱田作物种植过程中采用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并结合深松碎土整地与中耕作业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eep Loosening and Soil Breaking with Full Straw Coverage Return in Upland Crops and Intermediate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970—2021旱田作物秸秆全量覆盖还田深松碎土整地与中耕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规范,旨在指导黑龙江省地区旱田作物的秸秆处理、土壤管理和种植作业。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4.1 深松作业
该条款要求在进行深松作业时,应确保深松深度达到35厘米以上。深松的主要目的是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促进根系发育。同时,深松能够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保墒能力。实施深松作业时,需注意避开作物根系密集区,以免损伤作物根部。
4.2 秸秆处理
本规程强调秸秆全量覆盖还田的重要性。具体做法是在收获后将秸秆均匀铺撒于地表,覆盖厚度控制在10-15厘米之间。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有效防止风蚀和水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此外,秸秆覆盖还能调节地温,为下季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5.1 整地作业
整地是保证播种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规程指出,整地应在深松作业完成后立即进行,以保持土壤疏松状态。整地过程中要确保地面平整,无明显的大土块或凹坑。对于粘重土壤,可适当增加旋耕次数,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粉碎土壤结构。
6.1 中耕作业
中耕的主要作用是除草、培土以及疏松行间土壤。根据规程规定,中耕作业宜在作物苗期至拔节期期间完成。操作时应调整好中耕机具的工作参数,如行距、深度等,既要彻底清除杂草,又要保护作物幼苗不受伤害。特别是在干旱季节,适时进行中耕还可以起到保墒的作用。
以上是对DB23/T 2970—2021中几个核心部分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遵循这些技术规范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