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猪场主要疫病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评估程序、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及评估报告编写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种猪场主要疫病的风险评估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Major Diseases in Breeding Pig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929-2021《种猪场主要疫病风险评估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为种猪场的疫病风险评估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5.1.1 条款指出,种猪场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这一要求强调了生物安全在防控疫病中的核心地位。种猪场需要从人员、物资、车辆等多方面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外来因素不会引入病原体。例如,所有进入场区的人员必须经过淋浴更衣消毒程序,车辆需彻底清洗并接受喷雾消毒处理。
6.2.3 条款规定,应定期对场内环境进行采样检测。这包括猪舍内外环境、饮水系统、饲料储存区等重点区域。通过持续监测环境中的病原载量,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感染概率。例如,如果检测到空气中有高浓度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则需要加强通风换气和空气过滤设备的维护。
7.3.2 条款要求根据种猪群免疫状况调整疫苗接种计划。这意味着种猪场不能简单按照固定周期执行免疫程序,而是要结合抗体水平监测结果灵活调整。比如,在发现母猪群中蓝耳病抗体滴度普遍下降时,应及时组织补免,避免群体免疫力不足导致疾病爆发。
8.1.1 条款明确指出风险评估工作应由专业团队开展,并定期出具评估报告。这里的专业团队不仅包括兽医技术人员,还可能涉及流行病学专家、统计学分析师等多学科人才。评估报告应当涵盖疫病传播途径分析、易感动物分布情况描述以及防控建议等内容,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这些条款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的风险评估框架,旨在帮助种猪场构建起有效的疫病防控体系。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种猪场能够显著提高抵御传染病的能力,保障生产稳定性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