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麦(油)棉两熟周年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技术要求,包括秸秆还田方式、有机肥施用方法及施肥量调整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麦(油)棉两熟种植模式下的秸秆还田与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nnual Straw Returning and Organic Fertilizer Substitu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in Wheat (Rapeseed) - Cotton Rotation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925-2021 麦(油)棉两熟周年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秸秆还田与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方式,提升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并提高作物产量。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关于秸秆还田的技术要求
条文摘录:
“秸秆应切碎至5-10厘米长度,并均匀撒布于地表或混入耕层。”
解读:
这一条文强调了秸秆处理的规格和分布方式。将秸秆切碎成5-10厘米长的小段有助于其快速分解,避免因过长而影响后续播种作业。同时,要求均匀撒布或混入耕层是为了确保土壤养分分布均匀,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质转化。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还能防止局部区域因秸秆堆积过多导致出苗困难等问题。
有机肥施用比例及方法
条文摘录:
“每公顷施用腐熟有机肥30-45吨作为基肥,在整地前一次性深翻入土;追肥阶段可适当补充氮磷钾复合肥。”
解读:
该条文明确了有机肥的用量范围及其使用时机。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确定有机肥施用量至关重要,既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又不会造成资源浪费。腐熟的有机肥料富含多种营养元素且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需要提前充分腐熟以避免未完全分解的有机物影响作物根系发育。此外,结合氮磷钾复合肥进行追肥可以弥补单一依靠有机肥可能存在的某些微量元素不足的问题,从而实现更均衡的养分供给。
轮作制度安排
条文摘录:
“麦(油)收获后立即实施秸秆覆盖或翻埋处理;次年春季种植棉花时需预留足够时间让前茬残留物充分降解。”
解读:
此条文突出了轮作过程中前后茬作物之间的衔接管理。及时开展秸秆处理工作对于维持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麦(油)收获后的空闲期较短,应尽快采取措施避免裸露土地发生水土流失或病虫害滋生等情况。而对于下一季棉花种植来说,则需要注意留足时间让前期残留物自然分解,以免影响新播种子萌发及幼苗健康生长。
土壤监测与调整
条文摘录:
“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主要养分水平,并据此调整施肥方案。”
解读:
土壤监测是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定期检测土壤理化性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前土壤状态是否适合目标作物生长,并据此优化施肥策略。例如,当发现土壤酸化严重时,可以通过施加石灰等碱性物质来调节pH值;若有机质含量偏低,则需增加有机物料投入量。此外,还需关注不同养分之间的平衡问题,比如钾肥缺乏可能导致植株抗逆能力下降,而磷肥过量则会抑制锌等微量元素的有效吸收等。
以上是对《DB34/T 3925-2021》中部分核心内容所做的深入分析,希望对实际操作有所帮助。当然,具体执行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灵活调整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