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腹阿扁蜂的监测方法、防治措施及相关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黄腹阿扁蜂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Vespa velutin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950-2021《黄腹阿扁蜂监测及防治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青海地区黄腹阿扁蜂危害防控的技术标准。以下选取其中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标准中明确指出黄腹阿扁蜂主要危害的寄主植物包括青杨、山杨等,尤其在青海地区的分布广泛。针对此情况,监测工作应以每年的5月至8月为重点时段,因为这是黄腹阿扁蜂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期。
在监测方法上,规定了样地设置的标准:每公顷设置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需布设5个诱捕器。诱捕器内需放置特定配比的引诱剂,通常为乙醇和甲酸混合物,比例为3:1。同时要求定期检查诱捕器,间隔时间不得超过7天,以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对于防治措施,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化学防治建议使用高效低毒的药剂,如吡虫啉或噻虫嗪,并严格控制用药浓度和次数。生物防治方面推荐释放天敌昆虫,如赤眼蜂,以达到持续控制害虫的目的。此外还强调了农业防治的重要性,比如及时清除林间枯枝落叶,减少越冬虫源。
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安全防护措施,在使用药剂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装备,作业后需彻底清洗接触部位,避免药物残留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要求所有防治活动必须有详细的记录,包括用药种类、剂量、时间以及天气状况等信息,以便后续评估效果和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该标准从监测到防治再到安全保障都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南,旨在有效控制黄腹阿扁蜂的危害,保护当地森林资源的安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