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稞种子产地检疫的术语和定义、检疫对象、检疫程序、田间调查方法、结果判定及检疫处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青稞种子生产基地的产地检疫工作。
Title:Quinoa Seed Production Area Quarantine Proced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942-2021《青稞种子产地检疫规程》是青海省针对青稞种子产地检疫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在范围部分明确了适用于青海省行政区域内青稞种子产地检疫工作。这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地域依据。
其次,在术语和定义部分,对“产地检疫”、“检疫对象”等专业术语进行了界定。其中,“检疫对象”是指对青稞生产可能造成危害的病虫害种类,如小麦腥黑穗病菌等,这是开展检疫工作的基础。
第三,在检疫程序方面,标准规定了从申请到实施全过程的要求。申请人需提前30天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县级植物检疫机构接到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受理,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调查。
第四,关于检查内容,标准要求全面检查种子田的生态环境、栽培管理措施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特别强调要重点检测检疫对象的寄主植物是否携带病原物,确保无潜在传播风险。
第五,在结果判定上,明确指出若发现检疫对象,则该批次种子不得作为种用。只有当所有检查项目均符合要求时,才能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种子能否进入市场流通环节。
第六,标准还特别提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建立完整的检疫记录档案,包括但不限于申请表、现场调查报告、检验结果单据等文件,保存期限不少于三年。
最后,在附录中提供了详细的表格模板,用于规范记录各项数据信息,便于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
以上就是对DB63T 1942-2021《青稞种子产地检疫规程》重要内容的深度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