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聚乙烯(PE)公用管道定期检验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检验项目与方法、检验周期、结果评定及处置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公称外径De20mm至De630mm的聚乙烯(PE)公用管道系统的定期检验,其他规格可参照执行。
Title:Rules for Periodic Inspection of Polyethylene (PE) Public Pipeli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602-2021《聚乙烯(PE)公用管道定期检验规则》是贵州省针对聚乙烯(PE)材质的公用管道制定的地方性技术规范。该标准规定了PE公用管道定期检验的基本要求、内容、方法和判定准则,旨在保障管道的安全运行。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款入手,对标准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适用范围与基本要求
标准适用于设计压力不大于4.0MPa且公称直径不小于90mm的聚乙烯(PE)材质公用管道的定期检验工作。在进行检验前,需确认管道的设计参数、使用条件以及历史运行情况。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曾发生过泄漏或事故的管道,应采取更为严格的检查措施。此外,任何涉及管道改动或维修的情况都必须记录并作为后续检验的基础资料保存。
检验周期与项目
根据管道的实际运行状态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检验周期,但最长不得超过6年。首次检验应在投入使用后3年内完成,之后每次检验间隔不得超过6年。定期检验主要包括外观检查、壁厚测量、埋设状况调查及必要的无损检测等项目。其中,外观检查重点在于识别表面裂纹、划伤及其他可能影响安全使用的缺陷;壁厚测量则用于评估管道材料的老化程度及其剩余使用寿命。
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是整个检验过程中最为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检查人员需要仔细观察管道表面是否存在明显的机械损伤、化学腐蚀或其他形式的损害。对于发现的小型划痕或者凹陷,如果其深度不超过管材标准壁厚的10%,并且没有贯穿整个壁厚,则可以通过打磨修复后继续使用。但是,当这些缺陷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时,比如深度超过标准壁厚的10%或者长度超出规定值,则必须立即采取补救措施甚至更换受损部分。
埋设状况调查
由于PE管道通常埋设于地下,因此对其埋设环境的了解至关重要。调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土壤类型、地下水位高低、周围建筑物分布等情况。良好的土壤条件可以有效减缓管道老化速度,而恶劣的地质条件可能会加速管道损坏进程。此外,在某些特殊区域如工业区附近还可能存在酸碱介质侵蚀的风险,这也需要特别注意。
结论
DB52/T 1602-2021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日常维护保养的基础上结合科学合理的定期检验制度来确保PE公用管道的安全可靠运行。通过对上述几个核心条款的理解与执行,能够帮助相关单位更好地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减少事故发生概率,从而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